<ruby id="lbdl9"></ruby>

<address id="lbdl9"></address>

    <address id="lbdl9"></address>
    <form id="lbdl9"><listing id="lbdl9"></listing></form><form id="lbdl9"></form>

        <address id="lbdl9"></address>

        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圖說歷史

        紅旗渠精神
        來源:《黨史博覽》2021年第6期  作者:雨心  點擊次數:

        20世紀6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大干10年,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太行山上開鑿出蜿蜒曲折的希望之渠,于懸崖峭壁之上匯聚起浩浩蕩蕩的幸福之水,不但解決了沿線人民千百年來渴盼的吃水灌溉問題,而且也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是林縣人民在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扶持為輔”原則的基礎上修建的,因此突出表現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當年修建紅旗渠,既面臨工程量浩大、 施工環境惡劣的種種挑戰,又需要解決資金缺乏、物資缺乏、技術缺乏的重重難題,甚至還遭到一些人的質疑和冷嘲熱諷。面對紅旗渠建不成、修成后水引不過來的風險,縣委書記楊貴頂住各種壓力,帶領全縣人民堅決打贏了這場硬仗,表現了共產黨員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精神。紅旗渠工程規模較大,參加施工人員眾多,如果不是全縣各個地方、各個單位都以大局為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及全國有關部門和駐地部隊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和山西省干部群眾的大力幫助,就難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展,所以,同樣突出表 現了團結協作精神。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無論是受益地區還是非受益地區都不計較局部利益得失,為紅旗渠建設貢獻力量,特別是81名施工人員為紅旗渠建設獻出了寶貴生命,集中展現了無私奉獻的可貴品質。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紅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依然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寶貴精神財富。


        1958年11月1日,毛澤東接見林縣縣委書記楊貴



        林縣縣委書記楊貴走在修渠隊伍的最前頭



        為了早日把水引過來,林縣人民不論男女老少,不論采用何種工具,大家齊心協力,

        僅用一個月就把上萬方石料運到了施工現場



        兩名工人腰系繩索在懸崖上往復飛蕩執行凌空除險任務



         紅旗渠一干渠上的桃園渡橋是一座橋上走汽車、橋中走渠水、橋下過洪水的三用渡橋。圖為人們

        正在修建渡橋



        林縣人民慶祝紅旗渠竣工通水



        李先念為紅旗渠所作題詞“山碑”,銘刻在太行山山體之上















        友情鏈接

        鄭州擎天近代中國研究國家檔案局國史網求是網鳳凰網國際在線中國青年網共產黨員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網河南黨史網

        黨史博覽雜志社主辦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黨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黨史博覽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豫ICP備18012056號-1
        扛起美妇雪白双腿进入小说
        <ruby id="lbdl9"></ruby>

        <address id="lbdl9"></address>

          <address id="lbdl9"></address>
          <form id="lbdl9"><listing id="lbdl9"></listing></form><form id="lbdl9"></form>

              <address id="lbdl9"></address>